07 November 2014

之三:製本家的祝福














說真的,我完全沒有想到這本月曆書會製作那麼久。


2012年冬天,因為隔年二月台北國際書展的夢之屋計畫,我們這些「手工匠人」第一回集合見面。

當時製本家亭璇開了一堂課教大家用摺紙的方式將一張很長的紙製作成多層的收藏夾。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骨刀這種工具(用以劃出折線或壓平邊緣),第一次理解到原來摺紙有「紙張流向」的差別(也就是紙張纖維的方向),找對方向才會摺的好看。更是第一次認識「製本家」這種神奇的創作人。

問她怎麼會發明各種不同的裝禎方法,她笑笑,「沒事就會折折小紙條玩,又不喜歡東西都規規矩矩一模一樣,所以就會想出一些新的方式。」如此輕輕帶過。

但這些東西我都覺得不只是輕輕的而已。


亭璇的手工書作品,乍看精緻細膩,是追求完美技術的製本工藝,可細看後,才更加理解原來深層隱含了大量的哲思,是思考後的作品,絕非是空有技藝而已(有興趣的朋友請到她的部落格看看她在想些什麼。請容我舉個(身為理科生的)我很喜歡的例子《費曼水分子》,大家也許能夠感受一二)。我驚訝地發覺,即便並未透過文字,光憑作品本身的製書語言:折紙、染紙、縫法、絹印、刻章、字體,就已能夠自己輕聲與人說話。只要你花心思去聽。


認識愈久,才更意識到手工製本是多麼神奇的事情。亭璇說:要在書上「做非常多事情,但是又要讓人看不出來做過什麼事情。」一開始我完全聽不懂,後來才慢慢明白一點點:比如用砂紙仔細打磨紙板的邊緣,使手指與紙邊接觸時感覺平滑;比如用手術刀輕輕削過紙面,削除打孔後微微突出的部份;或者以細針和砂紙將穿過紙條的小縫輕微加寬……等等等等。明明小心地做過很多動作,卻又要讓它彷彿不著痕跡,天生如此完美。

是我難以想像的細緻功夫。

要如何慎重地對待每一張紙,如何全神貫注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同時又要具有多大的耐性才能做到呢?


在這橫跨超過一整年的製作期中,無論見面或寫信、討論或聊天,亭璇總是細緻溫暖。有段時間我幾乎每週跑到她家去討論,每次推開門鞋還沒脫,亭璇就探頭笑笑問我要不要喝茶呢?喝日本綠茶好嗎?那茶袋上還印有短短的俳句小詩(我有時就請她翻譯給我聽)。又或者每一次魚雁往返中,她在信件結尾寫的「祝好」方式都不一樣,都是特別想著對方當下的狀況而祝福,絕不只是客套的禮貌而已。

因此回想這一年的製作:月曆書的主題、選圖、文字、形式、比例、字體、尺寸、顏色、印刷、裝訂、包裝,還有其他許多許多,便伴隨著有俳句的綠茶香氣與一句句祝福,一起浮現出來。

能夠與這樣的創作者合作,除了榮幸以外,我實在不知道還能說什麼了。

很感謝亭璇邀請我一起做這樣的作品,也確實地感受到,一個人能夠如何慎重而珍惜對待每一個重要的日子,並且,好好地過每一天。


【延伸觀看】

324版畫工作室製作短片:2013【夢之屋】尋回散佚的匠人- 製本家



ps. 我非常喜歡亭璇談到裝訂方式的想法,分享在這裡:
“ 因為每個月連結在一起,成為了一年,因此製本設計上,也是使用同樣方式,七張紙只用紙條交錯串連。又因為人生總有上落,不可能日日都快樂,因此紙條染成銀色,正好在書的邊緣,像是英文俗諺「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每朵烏雲都鑲着銀邊。」,萬一有低落的時刻,也能遇見那些微光。 
──有所思